《致命ID》、《彗星来的那一夜》、《恐怖游轮》、《盗梦空间》、《蝴蝶效应》、《无人生还》……
以上这些经典的烧脑惊悚片,有没有哪一部是你曾经没看懂过的?
但电影看不懂没关系,毕竟那都是逻辑大神们仔细打磨出来的作品。
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线索,甚至每一个转折点,都是事先设定好的。
那如果把这些元素都搬到现实中来玩真人推理呢?
那烧脑感或许不会成倍增加,但却会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来侵蚀你。
比如看电影时,你只会觉得编剧好厉害;但放到真人推理中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好“低智”。
你会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可以这么大。
对,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这部让我怀疑自己智商的国产综艺——
《明星大侦探》
起初,我对它是不屑一顾的。
首先看背景:
根据韩综《犯罪现场》改编、湖南卫视出品、何炅撒贝宁王鸥白敬亭魏大勋等人为常驻嘉宾。
这样的背景对一个老油条来说实在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以为找个录法制节目的撒贝宁来就能骗我上钩了?
没那么容易的,我一万个拒绝。
结果两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这档已经做了四季的节目,豆瓣评分不仅高,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高:
而且这分还不是普通的高,是9分档以上的水平。
别说根据韩综改编了,即便在原创国产综艺里,这样的高分都是难得一见的。
比如热度和口碑双爆的《朗读者》,第一季的评分也不过8.5,第二季到了9.2;再比如《见字如面》第一季也不过8.9,第二季到了9.3。
而《明星大侦探》,不仅每季都在9分以上,而且今年的第四季甚至达到了9.5分的高度。
于是,我意识到自己恐怕错过了一档好综艺,昨晚忙着补课去了……
结果,看完后,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对,这哪是错过啊,这简直就是为自己的后知后觉感到捶胸顿足的悔恨!
恨自己为何这么晚才跟上大家的节奏。
虽然看完之后,我很不想承认,自己被一档娱乐综艺节目碾压了智商。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还是决定要吹爆这节目。
首先,虽然是根据韩综改编,但《明星大侦探》是买了版权的,人家名正言顺的改编。
这事原本是理所应当的,但在如今我们娱乐圈“抄袭”之风太盛的大环境下,必须得夸一波。
毕竟年初韩媒替我们数出了32部抄袭他们的综艺,连我们自己人看了,都觉得人家数少了。
而《明星大侦探》,不仅名正言顺地改编,还改编得比韩国原版出色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事实在太长脸,而观众们也是慧眼识英雄,看数据:
三季下来,《明星大侦探》的总播放量突破了30亿。第四季刚播出了两集,就轻松拿下了2.4亿的播放量。
神一样的线索设置+剧情设定,外加神一样的逻辑推理+烧脑较量。
如同网友所说,这哪是考验嘉宾的智商,这明明就是一场编剧和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三重较量。
节目组对剧本打磨的认真程度,代表了他们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现在回过头来说开篇提到的那些烧脑电影,它们全都在《明星大侦探》里面出现过。
人格分裂、连环杀人、时空交错、梦中梦等。
这些复杂烧脑的、原本你以为根本不会出现在一档综艺里的元素,《明星大侦探》不仅借鉴过,而且诠释得极好。
比如第四季开篇的“逃出无名岛”。
和前三季一样,节目每期会有6名嘉宾,其中1名是侦探,1名是凶手,剩下4名是有特定身份的嫌疑人。
他们要共同面对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一起搜集证据,再进行推理。
这个过程中有嫌疑的要想办法洗脱自己的嫌疑,凶手则需要隐藏自己,嫁祸他人。
而且整个过程中,只有凶手一个人可以说谎。
规则其实很简单,但分析推理的过程却恐怖紧凑,观感不亚于大片。
因为嘉宾至少会知道自己是谁,而观众才是那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
观众全程跟着线索猜测,这时候,你必须考虑到: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说谎!
甚至连一番头头是道的推理,都有可能是凶手的刻意引导。
比如在第四季的第一案中,5个毫无联系的人,突然都不约而同地到了这个荒凉恐怖的无名岛上:
这5个人分别是:
儿科医生张若昀全村希望考上名牌大学却在刷碗的何炅哈佛毕业在开潮鞋店的白敬亭梦想着10万+的公众号写手王鸥以及穿着恐龙战袍到处发传单的刘昊然
至于剩下的1位撒贝宁,则是渔夫,也是侦探。
渔夫一口咬定有人偷拍自己的盛世美颜,所以冲到岛上找人。
进岛搜索后,发现确实有人在三脚架前朝着渔夫的方向偷拍他。
但那人已经死了,而且是站着死的。
裤腿上还爬着几只蜘蛛,脚下有老鼠。
而这座孤岛上只有这一栋楼,这一栋楼里只有这5个人。
也就是说,凶手就在这5个人里面。
渔夫(撒贝宁)对5个人进行了盘问,发现他们都分别认识死者,但互相却不认识。
死者叫“甄相帝”,是一个网络大V,充满正义,常常对社会不良之风口诛笔伐。
那这5个人为何同时出现在岛上呢?
而且从他们的自我陈述中,可以得知到了岛上之后,这5个人都分别有5—10分钟不在房间里,这期间他们做了什么?
以及在坐船来岛上的途中,他们全都睡着了,难道这江上有什么催眠人的东西?
而在登岛之后,他们又各自看见了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们全都说着奇奇怪怪的话,出现在奇奇怪怪的地方。
所见所知基本相同,到底谁又有可能是凶手?
在进行了第一轮搜证之后,我们知道了以下信息:
1、这5个人都在一个以“绿巨头”为群主的“好汉联盟”群里。
也就是说,这5个人其实是网友,只是他们没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彼此。
2、这5个人都在的“好汉联盟”群其实是一个“无脑喷子”群。
他们一直都跟着“甄相帝”的风向来喷人,认为“甄相帝”是正义之士。
3、后来偶然间,他们发现“甄相帝”发的很多消息都是假的。
而且这些假消息导致的舆论暴力,害死的6个人都与在座的5个人有关。
比如死者1:郝鞋。
她是白敬亭的女友,因不堪承受“甄相帝”的假消息所引发的网络暴力自杀而死。
死者2:甄女儿。
也就是“甄相帝”的女儿,也是张若昀的前女友,亲眼看见“甄相帝”把一个女孩推下悬崖,而后内疚自杀。
死者3:天真。
本想救一个自杀的人,但网友仅凭一张照片把天真定义为凶手。
而后被“好汉联盟”整蛊恶作剧,并意外身亡。
但其实后来线索发现,天真是被“甄女儿”的老公杀死的。
死者4:“甄女儿”的老公,在狱中自杀。
死者5:何炅的姐姐,那个被“甄相帝”推下悬崖的女孩。
死者6:王鸥的同事,因为“甄相帝”的假新闻背锅而死,同时王鸥得知“甄相帝”的下一个杀害目标就是自己。
也就是说,在这场案件中:
每一个人都有想要“甄相帝”死的理由,每一个人都有作案动机。
但他们5个人集结到一起,并不是第一次。
前面提过,他们一起集结整蛊过天真,并意外引发爆炸。
那岛上的这一次集结,对“甄相帝”充满仇恨的这5个人,究竟只是和上次一样,只是想整蛊“甄相帝”,却意外地导致其死亡呢?
还是他们之中有人真的想要“甄相帝”的命,然后借由整蛊下手?
也或者,他们根本就是集体作案?
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剧透了。
但不管是集体作案亦或联合整蛊,这一期的案件,都在阐述一个事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凶手。
即便没有直接杀害本人,但这5个人在整蛊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给了作案者真正杀人的机会。
以及最恐怖的:舆论导向。
对的,你发现了,这第一案的主题,正是网络暴力。
生活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别人恶语相向的机会,且都不用负任何责任。
舆论暴力逼死一个人的恐怖之处就在于:
在这场死亡之中,似乎每个吐口水的人都和受害者的死没有直接关系,但似乎,又都有关系。
因为每个人都是凶手之一。
但《明星大侦探》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强行上价值”。
而是把这种价值贯穿于整个案件之中,让观众自行体会。
比如之前几季涉及到的家庭暴力和校园霸凌等等。
不仅让观众在破案过程中过足了烧脑的瘾,还传输了有价值的东西,这时候,“爽感”彻底变成了“震撼”。
当然了,作为一档娱乐综艺,《明星大侦探》除了神一样的逻辑+震颤心灵的价值传输,必然还少不了各种搞笑的梗。
比如常年担当开车老司机的撒贝宁,污点颇多,被综艺老咖何炅一接常常是火花四溅。
这一季第一案最污的,当属刘昊然弟弟的“龙头梗”了:
好好的恐龙,偏要被大家说成乌龟。
一档综艺节目,可以同时把悬疑、搞笑和价值都做到极致,这样的节目,打5星都不为过。
最后,还是要说一说《明星大侦探》的细节。
毕竟作为推理节目,细节实在太重要。
而《明星大侦探》,简直就是把细节做到了极致。
比如像“好汉联盟”的群消息这类信息:
节目组也是还原的太过真实,不管是界面、人物,还是时间,都找不出任何违和之处,甚至连报纸上的错别字都没有。
比如第一案中还未完结的“盗梦空间”环节:
节目组特意设置了5个人来到岛上时看见“双胞胎”的这一细节。
而且这些双胞胎,明明都是已经死去的人。
以及破案过程中,每一个倒着走的时针,以及一次比一次少的钟声,都说明时间在倒着走。
这些信息其实都被各位嫌疑人推理出来了,但很显然,它们对第一场调查并没有任何辅助作用。
但节目组还是让其贯穿全场,因为破了第一个案件之后,第二个案件就是关于时空与梦境的。
这细节铺垫的,实在太过良心!
而这些良心的细节,都离不开一个良心的剧本。
前两季的导演何忱曾透露过,该节目的剧本仅撰写,就要花20天,编导团队约 15人 。
每个剧本都要历经“提案—写故事—拆分人物对应逻辑链—攻防演习”一套完整的流程。
然后进行持续数天的攻防演习,直到核心团队的30多个人中,80%的都已经接受了故事设定才罢休。
而每一场剧本打磨都要经历4个月之久。
剧本完成后,又要找素人做一对一试玩。
这个过程是为了让其在推理过程中找bug。
最后整个模拟推理的过程验证成功,才进行拍摄。
现在很流行说“匠心”二字,都快用烂了,而《明星大侦探》,真正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娱乐综艺如何做到“匠心”。
所以它才能颠覆“续集必比初版更差”的魔咒。
到了第四季,不仅制作上越来越精良,外景出得越来越“斥巨资”,而且剧情也越来越烧脑。
以前,节目是1集(约100分钟的长度)破一个案子。
后来,变成了2集破一个案子。
到了如今的第四季,至少以目前播出的情况来说,2集了都没有破完一个案子。
时间被加长了,却完全没有拖沓之感,说明剧本功力变深厚了。
也希望我们今后能看到越来越多像《明星大侦探》这样“节节升高”的综艺,在火了之后依然不忘初心,明白在续集这件事上,砸钱搞制作要有,但砸钱并不能完全替代内容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