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仍在继续,正当外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顿巴斯决战上时,乌克兰的邻国摩尔多瓦又出事了。
近日,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简称“德左”)频频发生爆炸。先是“德左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大楼,然后是“国防部”,现在还蔓延到了平民居住的村庄。过去一个月里,德左地区的学校和医院已经多次拉起安全警报。
幸运的是,几次爆炸都没有人员伤亡,只是炸毁了转播俄罗斯电台的两个天线,没办法收听俄语广播了。目前,“德左共和国”已发布“红色”级别恐怖主义警报,并取消了5月9日胜利日的大规模庆祝活动。
对于这一事件,各方表态不一。“德左共和国”当局认为,坏事是乌克兰干的,目的是转移俄军视线,将冲突引向德左地区。
摩尔多瓦政府比较谨慎,称德左地区存在多股破坏势力,意图挑起纷争,将摩尔多瓦卷入俄乌冲突。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表示,莫斯科希望此事能得到妥善解决,俄方不希望德左地区被卷入战争。就当前局势来说,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幕后黑手有三种可能:恐怖分子、极端民族主义者,或者是流氓行为。
普京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表示,俄方正在密切关注当地局势,由于情况尚未明朗,普京总统没有和摩尔多瓦领导人会面的打算。
美国也来刷了一波存在感,国防部长奥斯汀表示,美方正在分析爆炸事故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希望看到冲突蔓延到其他国家。言下之意,有泽连斯基这一个要债鬼就够了,再来一个实在是伤不起啊。
摩尔多瓦是紧邻乌克兰西南部的一个东欧小国,历史上曾被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和罗马尼亚先后统治。二战前夕,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加协议,罗马尼亚被迫将比萨拉比亚等地割让给苏联,其中包含今摩尔多瓦大部分领土,至此,摩尔多瓦成为前苏联加盟国。
德左地区的主体民族原本是摩尔多瓦人,苏联统治期间,大批摩尔多瓦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挖土豆,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在苏联的大力扶持下,德左成为摩尔多瓦发展最好的地区,贡献了全国90%的电力和40%的GDP。收入分配不均、人种构成不同等因素,都为摩尔多瓦日后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1990年6月,摩尔多瓦谋求脱离苏联独立,遭到德左人民的强烈反对。同年9月,德左单方面宣布成立“共和国”,还找了俄罗斯当大哥罩着他们。
俄罗斯这个老大不是白当的,1992年双方正式干仗的时候,俄军帮助德左战胜了摩尔多瓦。直到今天,依然有1300名俄军驻扎在德左地区。
不同于乌克兰,为了在大国博弈中保全自己,摩尔多瓦把保持中立写进了宪法,并多次强调不会加入北约。可就算这样,亲欧派和亲俄派还是斗得不可开交。
每次选举之前,摩尔多瓦就成了俄罗斯和西方争相抢夺的“香饽饽”。美国和欧盟明确表态支持亲西方的党派,俄罗斯则希望亲俄的社会主义者党和共产党上台执政。
党派林立的后果就是,几乎没有哪一个政党能获得绝对多数的选票,拥有单独组阁的权力,多数时候都是联合执政。而且亲俄派和亲欧派实力相对平均,通常要靠外部势力赢得大选。
摩尔多瓦上一任总统是社会主义者党领袖多东。为了支持他上台,普京下令赦免俄罗斯境内的摩尔多瓦非法移民,好让他们能在境外参与投票。此外,俄罗斯还取消了五类摩尔多瓦的商品关税,更多的优惠政策则要根据大选结果来定。
多东趁热打铁,承诺只要胜选,就会顶住西方压力,实施更多亲俄的政策。
摩尔多瓦的经济本来就高度依赖俄罗斯,近36万人在俄罗斯工作,每年能为本国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要知道,摩尔多瓦全年的GDP也不过100多亿美元,侨汇几乎占了1/10。再加上摩尔多瓦的农产品有80%出口到俄罗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民众最终选择了多东。
多东执政期间,确实改善了与俄罗斯和德左地区的关系,当时的民调结果显示,65%的摩尔多瓦人认为俄罗斯是友好国家,拒绝加入欧盟和北约。
风水轮流转,2020年,摩尔多瓦前总理、亲西方的桑杜赢得大选,主张全面融入西方,要求俄罗斯军队从摩尔多瓦的领土上全部撤离,德左和摩尔多瓦的关系又开始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德左与乌克兰的敖德萨接壤。按照泽连斯基的说法,俄罗斯正通过在德左的军事行动破坏敖德萨地区的稳定。他的助理波多利亚克还对摩尔多瓦政府发出警告,如果乌克兰沦陷,俄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
泽连斯基的小算盘打得不错,只要把摩尔多瓦拉下场,隔壁的罗马尼亚就不会无动于衷。而罗马尼亚又是北约成员国,根据北约第五条款,任何一个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他国家都有义务出兵援助。这样一来,乌克兰的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桑杜是亲西方没错,但人家又不傻。她直接越过俄罗斯和乌克兰,把矛头对准了德左分离势力,都是因为你们挑事,摩尔多瓦才会面临这么大的麻烦。随后,桑杜明确表示,摩尔多瓦将会继续保持中立,不参与邻国纷争。
摩尔多瓦外交部长说出了原因,乌克兰的所有邻国中 ,摩尔多瓦是最弱小的一个,卷入冲突除了让我们得罪周边大国,没有半点好处,明哲保身才是最好的选择。
很明显,各方都不想让冲突扩大化,除了乌克兰。泽连斯基的话,也给美俄提了个醒,为了对抗俄罗斯,乌克兰很可能拉第三国下水。这次是摩尔多瓦,下次是谁就不一定了,没准是反俄最积极的波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