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开始后,德国向苏联发动了\"野蛮人入侵\"。当时苏联号称欧洲第一大工业国,拥有庞大军队,可谓实力雄厚。然而在一开始的对决中,纳粹德国的铁蹄却轻而易举地践踏了苏军。短短几个月,苏联就损失了大量战机、坦克和数十万军人。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仔细回顾一下这段往事。
1941年6月22日清晨,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毫无预兆地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当时苏军人多势众,只在西部地区就驻扎着近300万大军。可就是这股庞大的军事力量,在德军的猛攻下竟节节败退。
此前两年多,苏德两国还是盟友。借着《互不侵犯条约》的机会,苏联向西伸展版图,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等地。不料背后小胡子早已饥渴难耐,痴心妄想统一整个东欧。
虽说苏军在人员装备上占优,但由于大清洗运动影响,军队缺少资深将领指挥。加之对现代坦克战术认识不足,战前准备不力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苏军整体上落入下风。
另一方面,纳粹德国此前在西欧战场积累了充足经验,闪电战战术日臻完善。当战火燃向东线时,德军便迅速摧毁苏军防线,占领城镇,切断通讯。仅仅一周,苏军就遭重创,战机3000余架被毁,死伤和俘虏超4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在波罗的海、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等地接连取得大捷。连续几个钳形包围,苏军上百万大军被围困歼灭。这无疑进一步摧垮了红军的战斗意志。\"怂、缺乏勇猛精神\"是当时德军对苏军的评价。
直到1941年12月,德军已推进500多公里,占据大半白俄罗斯地区,直逼莫斯科城下。期间苏军更是遭受84万人伤亡和310多万人被俘的巨大损失。
当时德军统帅们曾向希特勒建议,先把莫斯科攻下作为开胃菜,剩下的苏联部队自然会像老鼠一般四处逃窜。不料小胡子当时却破天荒地否决了,认为北方波罗的海和南部乌克兰资源更加重要。
这个判断其实也说明了希特勒当时的野心:不仅要拿下整个苏联这块硕大肥肉,更是想一步将欧洲直接占为己有。
总的来说,这场德苏战争的初期,苏军确实陷入了节节败退的困境。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苏联軍队这般窘况,教训惨痛。
不过战争的走向往往出乎意料,苏联后来靠着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力挽狂澜。直到战争结束,两个当事国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军事力量并非越大越好,如何精兵善战更为重要。战争残酷,和平年代才是人们追求的理想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