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记载的36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涵盖战略布局、心理战、资源控制等8大维度,包含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等六套策略体系。这些计策在赤壁火攻、空城计、连环计等经典战役中得到完美演绎,至今仍是商业竞争、团队管理等领域的实用工具箱。
一、胜战计:掌握先机制定战略
【瞒天过海】通过伪装情报获取战场主动权,如曹操诈称南征刘备实则北伐袁绍。
【围魏救赵】以攻代守破解包围,典型案例如诸葛亮派赵云截断曹军粮道。
【借刀杀人】借第三方力量解决矛盾,关羽过五关时利用孙权牵制曹操兵力。
【以逸待劳】依托有利地形消耗对手,周瑜在赤壁江面利用东南风等待火攻时机。
【趁火打劫】在对手危机时发动突袭,刘备趁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夺取荆州。
二、敌战计:化解危机扭转战局
【声东击西】制造多重假象迷惑对手,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佯攻长江北岸。
【无中生有】制造虚假情报引发混乱,司马懿在五丈原故意泄露虚假援军信息。
【暗度陈仓】开辟隐蔽行军路线,张飞当阳桥断后时选择小道突袭曹军。
【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故意放任袁绍与袁术争斗。
【笑里藏刀】表面合作暗中算计,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实则谋夺荆州。
三、攻战计:突破防线建立优势
【打草惊蛇】试探性攻击引发对手警觉,周瑜借蒋干盗书事件试探曹操底细。
【借尸还魂】利用旧势力重建势力,刘备借荆州时保留刘表旧部维持控制权。
【调虎离山】诱使对手偏离战略重点,诸葛亮七擒孟获时不断转移其注意力。
【欲擒故纵】放虎归山设下陷阱,司马懿在渭水之战故意放走张辽部。
【釜底抽薪】切断核心资源,诸葛亮在祁山之战破坏魏军粮道系统。
四、混战计:扰乱秩序掌控主动
【浑水摸鱼】在混乱中捞取利益,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截获袁绍粮草。
【金蝉脱壳】制造假象脱身,关羽败走华容道时故意留下假伤兵。
【关门捉贼】围困核心目标,诸葛亮在五丈原集中兵力围攻司马懿。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联盟,刘备联合东吴对抗曹操时拉拢益州势力。
【假道伐虢】借道灭敌,诸葛亮借荆州之名实际控制南中地区。
五、并战计:整合资源扩大优势
【偷梁换柱】替换关键人员,刘备三顾茅庐后重用诸葛亮替代庞统。
【指桑骂槐】转移矛盾焦点,曹操在赤壁战后迁怒于蒋干引发内部猜忌。
【假痴不癫】表面示弱迷惑对手,司马懿在五丈原装病诱使蜀军松懈。
【上屋抽梯】消除退路逼对方就范,诸葛亮在五丈原切断蜀军粮道。
【树上开花】借势提升声望,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伪称得到民间支持。
36计作为动态策略体系,其核心在于"虚实结合"的辩证思维。在资源有限条件下,通过"借势"与"造势"的循环,将局部优势转化为全局胜势。现代应用中需注意:①信息透明度影响"瞒天过海"效果 ②组织凝聚力决定"釜底抽薪"成败 ③文化认同影响"树上开花"可行性。这些计策的本质是建立非对称竞争优势,通过创造对手认知盲区实现破局。
相关问答:
三国中哪计最体现心理战智慧?
如何运用连环计实现资源整合?
空城计为何能成功实施?
五丈原之战体现了哪些计策?
声东击西在现代营销中有何应用?
如何判断"趁火打劫"的适用时机?
金蝉脱壳在现代职场中的表现形式?
假痴不癫如何转化为管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