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侠客排行榜
第一名墨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这是侠客的最高准则。从这个标准上来说,排名第一的应该是战国时代的著名哲学家墨子。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家学说同为“显学”。在战火纷飞的乱世里,他带领着他所建立起的墨家学派穿梭于各国之间,帮助弱国,抵御强国,消弭战祸,求取和平。楚国攻宋,墨子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守城装备帮助宋国,又以机智交锋,迫使楚国退兵而去,使弱小的宋国得以保全。他“铁肩担道义”,提倡兼爱、非攻,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和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墨子是战国时代最让人肃然起敬的第一侠客!
第二名侯赢和朱亥二人组
侯赢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年已七十,还做着看守小吏,满腹韬略,却始终以隐者自居。信陵君慕其名而拜访,让尊位于侯赢,并为其亲自驾车,终于使得侯赢对他俯首,侯赢感于信陵君知遇之恩,向信陵君举荐了大隐隐于市的朱亥。前257年,秦军攻赵,包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本来派了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却因中途受到秦国威胁而停滞不前。信陵君欲救赵国于危难,侯赢阻止其飞蛾扑火之举,他献计通过魏王之宠妃如姬窃得兵符,带同勇士朱亥用铁椎击杀晋鄙,夺得兵权,因而击败秦兵,解赵围,最后自杀谢罪。
第三名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以游侠的身份周游各国,多次化危难于无形。鲁仲连游历赵国时恰巧遇到秦国围攻邯郸,魏国表面相助,暗中却作壁上观,并且游说赵王尊秦昭王为帝,鲁仲连与魏国将军辛垣衍据理力争,最终使其放弃尊秦王为帝的想法,平原君以千金相谢,鲁仲连却言:“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鲁仲连口才超群,谈锋机警,他言出必行,以自己的辩才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而功成之后,潇洒离去,不求功绩,不为名利。连李白都是他的铁杆粉丝,写诗赞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第四名曹沫:史上最成功的劫持者
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勇士,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要求桓公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没问题,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跟没事人一样。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你)不能这样。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第五名朱家:义薄云天的侠客
朱家,秦汉之际的游侠,大约与汉高祖同时。朱家为人重义气,受他庇护得以免祸的豪杰能士数以百计,而助贫扶弱所救之人更是数不胜数。他救人于贫贱,自己粗茶淡饭,家无余财,衣不雕饰,助人富贵之后便不再相见;他助人于危难,季布被刘邦通缉,他不仅收留于他,还帮助他向刘邦进言,使季布得到赦免,待季布地位尊崇以后也未曾要求任何回报。
第六名专诸:假扮厨师的刺客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专诸扮做烹鱼厨师上菜,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
第七名聂政:不惜毁容为刺杀
战国时韩国侠客,韩国轵人,以孝亲侠义闻名。为感韩国大臣严仲子以百金为母上寿之恩,只身仗剑闯入戒备森严的侠累的住处,刺死侠累,又挖眼、毁面,剖腹自杀,以免连累姐姐。其姊闻知前往,痛哭而死于聂政旁边。
第八名要离:为被刺杀者揍得最惨的刺客
吴王阖闾欲派人刺杀出逃在外的吴公子庆忌,伍子胥推荐了要离。后来,要离使出\"苦肉计\",杀妻残身,假意投奔庆忌。庆忌被称为吴国第一勇士。庆忌率兵乘船伐吴,要离建议庆忌坐在船头鼓舞士气,自己手执短矛在一旁侍立。要离找准机会以短矛刺中庆忌心窝,庆忌不愧为天下第一勇士,他单手提着要离,把他的头投入水中,如此三次,然后又把淹得半死的要离横放到自己的膝盖上,大笑着对他说:\"天下居然有像你这样的勇士,竟然能用这种苦肉计来刺杀我啊!\"庆忌告诉卫士,\"这个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我们怎么可以在一天之内杀死天下两个勇士呢!\"\"你们不要杀死要离,可以放他回吴国,以表彰他对主人的忠诚。\"说完,他把要离扔到甲板上,抽出刺穿身体的短矛血流如注而死。要离举身投水自杀,但是却被庆忌手下的卫士们捞上来。左右的人劝他快回吴国领赏,要离回到吴国后自杀。
第九名荆轲:武功不行只会耍酷
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荆轲高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整的又帅又酷又悲壮。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地图,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第十名豫让:屡败屡战最敬业的刺客
豫让,春秋末期晋卿智瑶的家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豫让最初曾在范氏和中行氏处当过臣下,但均未受到重用。直到他投靠智瑶门下,才受到尊重,而且主臣关系很密切。晋哀公四年(前453),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赵襄子把智瑶的头盖骨涂漆后做成了酒杯。豫让立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他先是改换姓名,混入罪犯之中,怀揣匕首到赵襄子宫中洗刷厕所,因行迹暴露而被逮捕。审问时他直言:“欲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觉得他忠勇可嘉,将他释放。豫让获释后仍不甘心,他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肿烂,剃掉胡子眉毛,同时吞吃炭块,使嗓子变哑,使人认不出他的本来面目。豫让埋伏在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坐骑受惊,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又是豫让。赵襄子虽为他忠心报主的行为所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将他放掉。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任务,请求赵襄子脱下外衣让其象征性地刺杀几下,然后,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自刎而死。